近日出炉的金融数据显示,我国广义货币(M_2)增速近两个月有所企稳,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新增均高于市场预期,折射出在结构转型加快推进的背景下,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仍保持平稳增长,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。
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:据初步统计,2024年二季度末,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0.64万亿元,同比增长7.0%,其中,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3.10万亿元,同比增长6.6%;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.75万亿元,同比下降0.1%;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33.80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7%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进一步加强金融租赁公司监管,防范金融风险,优化金融服务,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《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
初步统计,2024年2季度末,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80.64万亿元,同比增长7.0%,其中,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33.10万亿元,同比增长6.6%;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.75万亿元,同比下降0.1%;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33.80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7%。
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多重积极影响。首先,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美国经济下行压力,从而支撑中国的出口。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202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总额达到了1.5万亿美元,同比增长8.6%。专家预计,若没有重大风险事件冲击,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韧性,对中国出口形成支撑。
2024年9月19日下午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上涨,标志着人民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动后再次显示出强劲的恢复力。截至14:50,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.0610元,较前收盘价上涨283个基点,盘中最高达7.0606元,这一价格是自2023年7月以来的新高。与此同时,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表现出色,报7.0619元,较前收盘价上涨333个基点,盘中同样创下7.0606元的高点。
最近,财政部再次发声,通报了八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,涉及新增隐性债务约116亿元。这一消息无疑为各地政府敲响了警钟,然而,尽管中央反复强调不得新增隐性债务,仍有少数地方顶风作案,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。
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宣布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,降至4.75%至5.00%之间的水平。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,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。
在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后,市场本应迎来一轮欢腾,但实际情况却与预期相悖。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,尤其是在鲍威尔的鹰派讲话之后,市场的反应更加复杂,显示出投资者对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。
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2点,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(美联储)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.75%至5%,即降息50个基点。这是自2020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,标志着其货币政策的重大转变。自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,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,累计加息525个基点。然而,自去年7月以来,美联储在八次会议上保持利率不变,直到此次降息的决定。
日前,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4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。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2024年8月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、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18日晚应约同对话英方牵头人、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通电话,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、加强经贸合作交换意见。